論壇主題:Web 3.0時代下的金融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KPMG 審計合夥人李令德
李令德女士│論壇主持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KPMG 審計合夥人;資本市場發展主管合夥人, 香港

數碼港金融科技總監嚴滌宇先生
嚴滌宇先生│嘉賓講者

數碼港金融科技總監

金融發展局總監及政策研究主管董一岳先生
董一岳先生│嘉賓講者

金融發展局總監及政策研究主管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兼任教授及院長資深顧問 陳家強教授
陳家強教授│嘉賓講者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兼任教授及院長資深顧問

華人大數據學會執行主席 洪爲民教授
洪爲民教授│嘉賓講者

華人大數據學會執行主席

霍露明博士│嘉賓講者

香港科技園公司STP Platform總監

論壇全文

Fintech普及化
創科、金融、銀行 踏上 Fintech 未來之旅

金融科技發展日漸普及化,而新城財經台主辦《香港金融科技發展大獎》也來到第3屆,早前舉辦頒獎禮,當日找來李令德女士 (KPMG 審計合夥人、資本市場發展主要合夥人-香港)主持論壇,更請到來自IT創科業界、金融界、銀行界的專家,討論在Web 3 .0時代下的金融未來發展趨勢。

問:香港金融業地位人所皆知,而近年更積極推動創科,香港 Web 3.0協會的成立更是為致力推動Web3、虛擬資產。 談到Web 3.0  對金融科技發展的關鍵的作用和香港的優勢是如何?

陳家強教授的認為Web 3.0 最近「爆紅」,在此之前,要先了解背後科技理論源自於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技術,由初步用來幫助記帳、交易等去中心化的結構理念,到現在開始發展由區塊鏈發展成Web 3.0  概念,在香港已是一大進步,不但把人與人、機構之間的關係在互聯網世界裡結合起來,可見大家的憧景正在開始慢慢實現,如果發展理想,相信會為產業升級、支付及交易等,帶來翻天覆地的變革。

但Web 3.0  的憧憬真的會發生嗎?

陳家強教授提道:「目前來說,Web 3.0 還是在一個方向,最近看到AI的發展更令我覺得沒有什麼是不可能,如果人工智能結合區塊鏈,未來相信有更多可能性,是Web 3.0 是個產業和實體經濟的融合。」

在早期談論Web 3.0  時還時很虛無,現在已經是很實在的行動,譬如關於生產、交易的層面,在這個前題下,金融業的交易也可以用Web 3.0 的技術進行,陳家強教授和友人討論後,認為Web 3.0 不是一個虛擬世界,而是一個實際世界去中心化的世界!金融、生產、交易也可以Web 3.0 發生,從而誕生很多價值,而這些價值不會完全被給一點中心化平台獨享,這個價去中心化的概念,令很多人可共享,這目前最希望做到。而過程中需要科技和金融的政策兩邊要互相配合,所以談到香港Web3.0時,陳家強教授叮囑不要忘記科技的重要性,也是Web 3.0 企業都希望可以達成的。

當然,現在還未發生 Web 3.0,現在時大概是Web 2.5 ,即是由 Web 2 的世界開始逐漸以去中心化形式做事,包括NFT、交易平台,也有Token Access, 以上還是Web 2.5 階段。談到從「2」過渡至「3. 0」的過程中,陳家強教授認為香港要持有比較開放的態度:「因為現在還在摸索,開放的態度讓2.5的階段繼續發展,包括去中心化的Token Access、金融業的接受,同時有政策監管下去健康發展,相信開放的態度去應付、迎接Web 2.5及3.0的來臨,將金融和科技業界互相結合,一起去推動。」


問:很多龍頭科技和初創企業希望能落戶在香港,包括虛擬資產交易所、區塊鏈基建企業、虛擬貨幣錢包、支付企業,以上的相關項目,可如何去推動香港的金融、銀行業的升級轉型?

 

華人大數據學會執行主席洪為民教授表示自己比陳家強教授的看法謹慎一點,「我們的行家無數次地將KPI訂得太高 ,而Web3.0也是其中一個,但是沒關係,就是要通過不斷過度高估才會不斷進步,可能最終只有30%達成,也已經很滿意了,接下來再次重覆,又再達成了部份的目標,這是我們的行業發展節奏。」


現實的情況是Web3.0究竟是什麼,很多人都未必很清楚,可能不是理想中一樣。洪為民教授認為並沒關係,現實是「不需要理想,但是可以做到部份,可以做到生意、合法又合規,其實已經沒問題。」

 

另一方面,洪為民教授表示自己反對虛擬資產的說法:「對於香港金融機構或banking system來說,其實不是虛擬資產,那是數字資產。」

可惜,現時港府也沒有相關法律和法規,早前推出的聲明和諮詢文件,將來落實和諮詢可能是南轅北轍。洪為民教授提到陳茂波局長承認港府認為虛擬訪問 (Virtual Access)是訪問(Access),要用監管Access的方式去監管Web 3.0,例如STO跟過去的證券有點像,港府便用類似方法去監管,「這是非常正確的想法,一視同仁,但是現時情況下,首先是現存法律法規是做不成,現實是現時的基金沒太多比例可以投資下這類產品;第二所謂的專業投資者,我們總是用所謂的Access Class及聲稱的經驗作為憑證,這是不是在自欺欺人?」

 

洪為民教授認為Web 3.0在香港,不是僅僅做資產交易,即使是聯交所做資產交易也只是很小的部分,真正的目標是做到結算、託管和爭議解決中心,「未來無論是Web3.0,還只是數字資產,也要有良好的監管、可靠的託管、流暢高效而低成本的結算,再加上法律的保障,令我們可以透過訴訟去解決爭議,香港正正是擔當重要角色,而且真正有收益,因此,交易所在那裡不重要,只要來香港做託管、有法律監管,我們已經任務成功。」

而在港府開放的態度下,傳統金融機構也是扮演重要角色,因為託管和結算始終比初創公司更熟識,只有傳統金融機構放下身段,加上Big 4 的協助是可以辦到的,只要願意實行便可以。推動金融科技超過12年的洪為民教授,坦言早期很辛苦,「大機構都不為所動,只有初創肯投入,卻總是被「欺負」,幸好後期大機構終於願意投入,便大力加快進程,尤其在前任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先生提出願境之後,整個行業態度便急速改變。展望未來,洪為民教授希望銀行能夠擁抱數字資產和Web 3.0 令世界更美好。」


問:Web 3.0 和虛擬資產或者數位資産業的發展,對於傳統金融界銀行業有些什麼衝擊吧?

 

金融發展局總監及政策研究主管董一岳博士,提到在未來,不同的定義是天天更新,即使是Web3.0咧,原來每天也有不一樣,所以不要太過執著所謂的定義,反而要留意載體是不是去中心化。「不要將虛擬資產的交易當成所有根本,香港在Web 3.0要做得好,不但順流而行,而是要敢於逆流,如果可以激盪出更多新想法,可以做更多的project也算不錯,如開發更多衍生新的Token或Access。另外,而Web 3還是Web 3也好,對傳統的金融業也是一份衝擊,傳統的金融業是中心化,全部也是監管著,無論是保險、銀行還是網路管理(SN management),也是很集中。」


董一岳博士續稱,金融業迎接新的衝擊第一要先考慮一下如何將Web 3或Web 3.0的科技套用至現行的框架下應用, 而從金管局、證監會或者保監會也推出「金融沙盒」,在未來希望有更多不同的初創或Web 3.0的公司,能夠和傳統的金融機構得以融合。

最後, 董一岳博士認為在衝擊來到時預備下一步,「如何做到「P to P」或者去中心化,銀行業如何在收集數據方面更理想,將可讓業界更易找到合適的客戶去借錢或找到更低成本的來源,得以重組資源。」

 

問:常言道「有危便有機」,金融業如何在新衝擊下把握機會?

 

數碼港金融科技總監嚴滌宇先生分享道過去幾個月已經有超過100個以上的project去交流,並發現Web 3行業很依賴傳統金融業去提升,他解釋詭:「因為Web 3行業的也有支出壓力,譬如很多公司用到的雲端服務,佔了很大部分的開支,最實在的問題是,無論就是虛擬資產還是數字資產 ,最終也要面對資金壓力,而傳統的金融機構的角色,便是Web 3公司會便可以將其帶回實體經濟,相信這是一個很大的機遇;再者,很需要傳統金融機構持一個開放態度吧,並且要努力學習究竟如何支援。」


嚴滌宇先生也明言Web 3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非常技術性,但有些「底層」要去照顧。「我曾看過一個由數據分析平台Ascential撰寫的報告,提到底層有tokenz、加密貨幣 (Cryptocurrency),但還有智能合約 (Smart Contract),假如將token加上smart contract,便是最重要的底層,而上層有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式(DApp) ,不同的DApp可以是遊戲、社交媒體,甚至是email、 messaging的應用,還是要走到「底層」,才可稱上是Web 3,那而下層那些的區塊鏈、smart contract等等,現時有起碼有3至4個程度,而比較有名的公鏈也有20至30條,令開發者是很難選擇。而作為傳統的金融機構更難去理解這些東西。因此,所以要掌握危與機,便只能努力地去提升自己。」

 

早前我們數碼港已舉辦了兩屆⟪金融從業員金融科技培訓計劃⟫,反應熱烈,將來也會通過不同管道,深化對傳統金融行業在Web 3的培訓。嚴滌宇先生補充:「培訓中提及傳統金融在Fintech有什麼機遇,看到可透過一個簡單方法做到,不需要想得太複雜,如去年這個論壇也Webpack,而Webpack在Web 3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可能提供的內容會有不一樣,但是最後也是幫Web 3公司、虛擬資產交易所去合規。


嚴滌宇先生也接觸過很多不同如專門smart contract 審計、電子錢包技術、MPC、Crypto graphic、KYT去追蹤數據、反洗錢等公司,令他相信香港將會對於Web 3進入Realtek一個很大的機遇。

而傳統銀行可以去如何理解在區塊鏈上應用,嚴滌宇先生認為也不難理解,「最原始的4項樣東西,第一是payment,第二是yield,第三是 saving,最後是landing,而當今Web 3進中最成功是Defi (去中心化金融),來來去去還是走不開這幾項,因此,傳統金融業只需要把原本的東西應用理解上,在整個去中心化報局怎,當中已經提供有很多機會。」

問:在發展綠色金融方面,香港如何在Web 3.0 的推動之下去發展這個空間?業界如何去把握機會,爭取優勢發展開放金融?

 

香港科技園STP Plaform 總監霍露明博士認同綠色金融也是一個嶄新的主題,而科學園也開始涉獵這方面的應用。霍露明博士表示:「最主要的應用其在房地產管理,那麼所以我們咧,而且科學園主要的收入來源,談到租金總有人在問科學園的租金可否更相宜,因此也有考慮過想過綠色租約(Greenlease),但推行的難度是如何證實一間公司做了綠色的環保的專案,而令其在租金方面得到減免,背後往往要靠數據支持。」

 

Web3原來在綠色租約也擔當重要角色,不論金管局、創科局也有提過,將來如何推動數據開放地?但是很多時候,提到數據開放便以為是免費開放。霍露明博士解釋:「金融界如傳統的銀行業,在數據方面有非常充足的準備,卻沒有管道可以利用運用到他們收集的數據,繼而創造出新資產,這大概是每個具規模金融機構也在積極研究的命題,尤其在一年多前CDI 的推動下更甚。」

銀行業面對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找不到合作的夥伴,因為不是銀行和銀行之間的數據協助,而是銀行和其他行業的數據協助,那麼大家試想一下,可能一般對自己的行業很熟悉,但跨行業的時,可能因為本身網絡不是那麼充足,變相傾談協作模式和協調夥伴關係的時候,遇到一些障礙。幸好,科學園也成立了一個數據社群,希望推動到跨行業的數據協作之餘,也令跨行業利用數據可探討如何創造出新的價值。

霍露明博士再談綠色租約作為例子說明,她舉例:「假如某個租客做了碳減排措施,令碼指數下降,科學員要批租金優惠,也要建基於不同的機構分享出的數據,才能做到有足夠的證明,這也會帶動ESG發展,特別去到範疇三(scope 3),當中牽涉整個供應鏈、物流鏈的數據可供參考,可見這是個一個很大的機遇。」

 

談到香港作為一個數據交易所,科學員也在推動香港有機會和能力成為一個安全的數據港,試想一下物流供應鏈大部分的數據可能是在國內大部分的生產商,甚至原材料供應商,如果將國內的數據在整個ESG的scope 3的得以充分利用,便有機會令香港成為「特區中的特區」,容許數據在香港加以發揮作用之餘,也成為一個數據安全港。霍露明博士補充:「當然也要相關的法例法規去支援,對於香港也是一個新機遇,不論是綠色科技、金融科技,也相信在不久將來在香港加速發展。」

 

問:要實際有「落地」的企業,Web 3才可以推動更大的台階?可以分享一下近期的實體的專案嗎?

 

科技園代表霍露明博士分享到最近熱話的AI生成技術:「園區有一間初創公司利用了AI生成服務員,跟很多不同地產商達成商業上的合作,尤其在Web 3要求個人化,如果每個人走去接待員也是同一個人,便不夠個人化,另外,真人服務員可以很了解的喜好,做到得真正提供最貼心的服務,這個計劃便是近期其中一個落戶專案,相信將來更多類型如AI生成的工具,也會帶來更大的商機,而且也不會只是獨立的科技,可應用在不同的科技公司,令服務更加貼心、個性化,相信科技和科技之間的合作,便可帶來更大的衝擊。」

數碼港嚴滌宇先生分享以AWS為假想敵的去中心化專案:「現在雖然說去中心化,其實全球超過七成Note也採用AWS,無論是區塊鏈還是比特幣也好,如果要棄用AWS,便可癱瘓了大部份區塊鏈,所以要真正的去中心化,不止是區塊鏈,其實要到電子計算力的內部結構也要去中心化,近來接觸到一個技術,可以真正將電子計算力也可去中心化,可以從NESME建立做一個Note,也可以讀到個別Note,即使是做到在Web server的層面,也不用傳統的web server,也可以直接駁到去中心化的computational pool,那麼這是破舊立新,當然要成功會有很多挑戰,但是數碼港也很希望去支援他們。還有就是Dchain的專案,跟中國移動和小紅書合作,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Web 3可以Web 2的龍頭去合作,把Web 2的龍頭帶到Web 3世界去,大家可以互利。」

 

總括而言,各位嘉賓也認同Web 3的前途光明,只要不斷嘗試創新,便能把虛擬帶到現實,成為大家現實資產,希望大家都生意興隆,而從事多年推廣Web 3 的洪教授更提醒無論是Web 3 還是傳統金融產業只要回歸本心,為客戶帶來價值,便能跨過技術的障礙,將用Web 3 特別優勢,去解決以前的問題,迎來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