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美國大幅度加息 ,亦影響香港利率走勢,由今年五月中旬,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持續上升,之前做了保費融資保單的利息成本亦隨之增加,很多本來打算做保費融資賺息差的客人都減少了購買意欲。
新冠病毒疫情於2020年肆虐環球多國,不禁令人類反思自身存在對環境影響及社會責任。此外,有科學家表示,極端的氣候變化將會溶解南北極的冰塊,釋放出冰河時期的遠古細菌與病毒。因此疫情期間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受到普羅大眾關注。
美聯儲局已經進入加息周期,今年3月及5月分別加息兩次,5月份加息0.5厘,創下2000年以來最大加息幅度。此外,下月美國將會縮減資產負債表475億美元。過往一兩年,香港保險業十分流行做保費融資的保單。因為是用槓桿方法去買保單,加息周期絕對對保單的回報有負面的影響。但實質影響有多深遠?今天讓我們去探討一下。
以往,似乎只有超級富豪才會擔心傳承問題,但隨着物業資產及財富不斷增值,香港很多家庭的總資產亦日漸增長,就算不是超級富豪般的資產總值,也列入了富貴人家一群,遺產分配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究竟家族信托與人壽保險是如何配合運作?簡易生前信托及生前備用信托,應該如何選擇?
上月,俄羅斯突然入侵烏克蘭並爆發戰爭,以致不少國家或金融機構都對俄國作出制裁。當中包括制裁俄羅斯五家銀行,以致當地國民無法使用Apple Pay及Google pay等服務 ,Mastercard、Visa,甚至連鎖快餐店亦終止在俄業務,以上種種令俄國國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然而,這場最大戰爭的得益者卻是美國。
近期發現市場正在發生一個趨勢, 這個趨勢不但與日常生活有關,亦帶來投資機會,正好想在此和各位讀者分享。
在剛過去的聖誕節,與女朋友逛街打算送一份聖誕禮物給她,她在一間名店選購了一頂帽子。而筆者亦想趁機買一件禮物送給自己,當隨手拿起一件衛衣再看看價錢牌,牌上的銀碼頓時令筆者感到很震驚,更立即放回原位。原來現在名店的一件衛衣,居然索價1.2萬港元。一氣之下,便走到ZARA選購一件tuxedo,售價只是599元。
去年12月,曾經在本欄撰文表示孳息曲線倒掛,美股將會出現危機,結果一如所料,踏入2022年,美股由升轉跌,跌勢至今仍持續。當中主因是美國通脹持續加劇,一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 按年大升7.5%,高於市場預期,亦是過去40年以來錄得的最高升幅。
英國 早於去年提出與病毒共存,至今年一月中,政府更宣布解除口罩令,民眾外出亦毋須出示疫苗接種證明。雖然與病毒共存的說法受各方質疑,但數據顯示,當地自Omicron面世後,感染個案極速由1月初的18.22萬宗回落至月中的9.22萬宗,兩周內確診個案大跌約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