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新城保險+

【專訪陳家強】互聯互通概念需要互利互惠

很多業界想爭取跨境的理財通和保險業界想爭取跨境的保險通,2014年已經有滬港通,然後有深港通,也有債券通。2014年的滬港通是一個大突破,因為這個流通對兩地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動作,對香港有利之餘,同時對內地的資本市場也有利,所以那是一個互惠的情形。當時2013年陳家強教授與中國證監會專傾談時,已表示看到將來會有很大的遠景。


陳家強教授橫跨幾個界別,包括學術界、商界和政壇,陳教授在擔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的時候曾經大力推動大灣區,也是當時第一批倡議大灣區發展的官員,直至2014年滬港通開通,對兩地也是一個很大的突破。陳家強教授稱其實互聯互通這個概念,他和金融界一直都是鼓吹的,他認為香港需要發揮好金融中心的角色,香港要盡量能夠用到中國內地整個金融的資源,互聯互通能讓香港發揮它的功能。


早前的滬港通和深港通甚至債券通都成為了很好的例子,比如股票是牽涉股票投資者,同時亦關乎兩地的結算行對接,所以監管結算行可以監管很多股票互聯互通中可能發生的問題,也可以控制到每一個人投資的上限,包括在結算行的所有數據,所有的交易均在一個市場裡完成。


在結算行里監察所有的信息,其實應用在債券通也是一樣的。但是個人的理財通用的方法則有些不一樣,陳家強教授看到最近的信息,香港銀行跟內地銀行的合作,內地監管機構會看內地銀行的個人賬目,而香港銀行則負責香港的個人賬目,通過銀行管理個人的理財通,跟以往的做法有一些不同。


以往可能依靠結算行,但現在銀行也加入,通過銀行管理理財產品的互聯互通。而就保險業而言,陳家強教授相信保險業也會考慮該怎樣讓管理保險業的互聯互通,通過保險公司去進行怎樣的聯繫。


現時有很多的保險公司都是經銀行銷售的,如果將範圍收窄一點,是經銀行處理的保險產品,陳家強教授認為從概念上是可以的,當然範圍沒有那麼廣泛。他亦認同香港需要發揮好金融中心的角色,香港要盡量能夠用到中國內地整個金融的資源,互聯互通能讓香港發揮它的功能。就好像現在多了很多人到內地居住,需要很多的保險產品,他也相信這些人對香港的保險公司和保險產品有迫切的需求。


陳家強教授相信香港人到內地居住,還是會選擇香港的保險產品,內地居民同樣對香港的保險產品有一定需求,不管是人手保險或醫療保險等。他認為在互聯互通的概念當中,可以考慮有什麼內地的保險產品,可以令香港居民或者海外居民受惠的。同時互聯互通的概念需要是兩邊都互利互惠,使其推動更快,促使更大的成效。


當年陳家強教授推動滬港通,過程相當順利,由2013年李克強總理在海南博鰲論壇提出提案,到後來兩地監管機構和政府行動,中間的過程也是比較快。他希望跨境的保險通或者理財通都盡快可以實現,因為在大灣區的計劃裡其實已經提出過,怎麼樣便利兩地居民的互相銷售,互惠互利的金融的流通的概念已經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