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新城保險+

國泰裁員 保險公司爭相挖角合理嗎? 空中服務員真的適合?

國泰航空裁員八千五,引來各大保險公司出動爭相挖角。有人說保險人在落井下石,傷口上灑鹽,又有人說保險人在雪中送炭。同業做法合理嗎?空中服務員真的適合做?


近日各大保險公司爭相推出一些廣告專門吸引國泰前空中服務員加入。一些其他行業如醫護界等亦加入招攬。同時坊間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出現,有人認為這是在他們傷口上灑鹽,是一些落井下石的行為,但亦有人認為在他們失意時有多一個機會給他們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先讓我從道德角度去談論這件事,究竟在一個失業人士的心理層面上,有人提供一個Offer給他,這是不是一個錯誤的行為?筆者明白的,各大公司都想增聘人手,擴展公司規模,為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但舉個例子,當一間買雨傘的商店在下雨時把攤檔移出一些,然後高呼這裏有雨傘賣,在道德上有沒有做錯?因為在下雨時人最需要的就是雨傘,而該商店在這個時候高呼這裏有雨傘的行為是速成賣雨傘的方法,本人認為這算不上是不道德的行為。當然講不上是雪中送碳,極其量只算是家家有求!


又再舉一個例子,香港近日氣氛差,不少人覺得生活並不愉快而想移民海外,如果現在在香港人最想移民的心態下,移民公司賣大量的廣告去推廣及幫助他們移民,而這個行為故知然幫助了想移民的人,但同時算不算是在未能移民的香港人的傷口上灑鹽呢?筆者亦不認為如此,反而覺得他們能加快幫助想移民的人達到目的。


當然,如果當朋友不願意去接受這個推廣而不斷被人騷擾,這的確是很討厭!這是一個主動性推廣及被動性宣傳的分別。在此亦想勸同業們不要太主動接觸心情還未平復的失業朋友。但卻認為被動宣傳並不算一種滋擾。因為宣傳仍然可以有幸接觸到一些有興趣一試的朋友給他們多了解的機會。這是絕對正面的。


但到底空中服務員適合嗎?


很多人認為他們的工作範疇與金融保險沒有關係,所以根本不適合做保險從業員。其實這個行業沒有絕對的適合或不適合,眼見有很多外向形的人失敗,亦見證過內向的人成功,所以不能一竹篙打一船人!但是,為何很多保險公司對空中服務員如此大興趣?會不會都認為空中服務員擁有一些較有優勢的客觀條件呢?


第一,因為保險理財行業的成功最重要不是靠銷售產品的技巧而是靠售後服務,了解客人需要。空中服務是各行各業最看重客戶服務的一個行業這是毋庸置疑,他們每一位都接受過相當嚴格的客戶服務訓練。俗一些來說,客戶的眉頭眼額及一舉手一頭觸,他們都會有特別敏銳的感覺知道客戶所需。


而保險業需要的就是有這種特質的人才。因為只有好的服務才能有轉介,有轉介生意才能做得大做得長久。一般銷售員只是用銷售技巧成功售出產品而不會有售後服務去維持客人的關係,因此銷售員轉保險從業員須從零開始學習客戶服務,反而更有難度。但空中服務員轉保險從業員只需學習銷售技巧是相對會比較容易的。


另外,空中服務員一般見識比較廣,他們接觸世界很多不同的地方,有一個很深入及廣闊的世界觀。當與客人溝通或銷售時,除了要理財產品知識外,很多時都會講及不同地方的所見所聞。所以空中服務員更容易跟客人打成一片。另外,空中服務員擁有流利的英語、普通話及廣東話,這些都是幫助他們更容易與高資產客戶,企業客戶,甚至內地客戶溝通。而且他們都是受過專業訓練,更易掌握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及懂得人情世故,所以無論在外形及內在條件上都較容易贏得客戶信任。


總結一下,筆者認為空中服務員的某些客觀條件是很適合做保險從業員,所以做一些被動式的廣告不算是一個不道德的行為,反而是一個可以接觸到有興趣的空中服務員的一個橋樑。巧合地,筆者最近有空中服務員在社交平台上找我傾談發展保險事業,他們都表示不抗拒保險廣告,他們抗拒的是當他們不感興趣時還不斷被煩擾。因此希望同業們都能夠做到「多推廣,不硬銷」。最後筆者在這裏祝失業的空中服務員早日能找到他們的理想工作,從新出發。


(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專家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內容僅供參考, 不應視為專業及/或法律意見。任何人士在需要時應自行尋求認可專業人士及/或律師之意見與指導 )


陳寅元Allen簡介
資深理財策劃及風險管理師、保險業知名人士。超過20年金融行業銷售及管理經驗,曾任職美資銀行副總裁。2008年加入保險業並於兩年間成為區域總監,現為香港市值最高保險公司的資深區域總監。


Allen 曾參與多個財經及保險相關的電視節目,入行以來獲獎經驗豐富,曾獲 HKMA 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第38屆傑出推銷員獎、多次成為百萬圓桌會 (MDRT) 會員,包括2次奪得 MDRT TOP OF TABLE (TOT) 的資格肯定、持續獲香港人壽保險經理協會 GAMA 頒發國際榮譽獎項、管理卓越獎鑽石級 (IMA) 及最高管理成就獎 (MAA) 。


現任:
香港專業人士聯會 理事
香港人壽保險經理協會 (GAMA) 董事